国创证券

股票怎样开通杠杆 香港保险又成“香饽饽” 内地居民疯狂买买买 2023年保费规模高达590亿港元

股票怎样开通杠杆 香港保险又成“香饽饽” 内地居民疯狂买买买 2023年保费规模高达590亿港元

  作为内地与港澳全面恢复通关的首年,2023年香港保险市场尤其是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数据备受关注。3月8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下称“香港保监局”)公布了2023年香港保险业的临时统计数据。其中,香港毛保费总额较2022年下跌1.1%至5497亿元,但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达589.72亿港元,较2022年增长2754.4%,约占个人业务总额的32.6%。

  除了受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的影响,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赴港投保”持续火热还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对高质量保险产品的需求;二是对资产多元化配置的诉求;三是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内地消费者希望通过购买外币保险来规避风险。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2024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会继续保持热度,呈稳定增长趋势。同时,赴港购买保险再掀热潮背后,内地消费者还需结合自身需求谨慎选择,注意汇率风险、法规风险、健康申报差异、保险公司的信誉和实力以及理赔流程和效率等。

  内地新单保费规模超疫前水平创次高

  记者从香港保监局方面获悉,2023年,内地访客赴港购买个人人寿保险新增保单数目达1.95万份,较2022年的5752份上涨近33倍;新增保单保费约590亿元,较2022年的约21亿元上涨超27倍,不仅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平,且仅次于2016年的727亿元。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香港保险产品设计具有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次,香港保险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投资收益率较高,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保费和更优质的理赔服务;此外,香港保险市场开放度较高,外资保险公司进入较为容易,这也增加了市场竞争和产品创新。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到我国内地居民常去香港投保的重大疾病保险、储蓄型理财保险来说,香港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相对较便宜。这一方面源于香港重疾险的定价基础是以香港居民为主,而其重疾发生率低于内地居民的重疾发生率。另一方面,重疾险这类长期性保险,还会考虑资金的投资运用。香港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其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和投资收益相对而言优于内地,进而也会导致其保险产品的价格低于内地。”

  “而储蓄型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相对较高。香港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其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和投资收益相对而言优于内地,因此,其储蓄型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相对较高,特别是会给予客户一个较高的投资收益预期。”杨泽云指出。

  此外,杨泽云还谈到香港的多币种优势。他指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货币可自由兑换,且其保单可选择港币、美元等货币。对于一些高净值客户,有出境旅游、子女教育等外币需求,当前投保香港保险,可视为一种分散财富风险的方式。

  除了新增内地访客保单保费规模创历史次高,另一个变化体现在保险业务结构上。与往年相比,内地访客开始更青睐储蓄型保险。香港保监局行政总监张云正曾表示,过去内地访客投保的产品中,保障型保险占60%,储蓄型保险占40%,2023年则相反,储蓄型及保障型保险分别占60%及40%。

  对于内地访客投保产品类型发生这样的变化,王鹏分析称,可能与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有关。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居民财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而储蓄型保险产品能够提供稳定的收益和风险保障,因此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同时,保障型保险产品虽然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可能受到其他金融产品竞争的影响,导致占比相对下降。

  90后加入内地赴港投保大军

  2023年上半年,《华夏时报》记者曾赴香港海港城多家保险公司探访港险购买实况,彼时有多位保险代理人表示,签单量大幅增加,保费额度比往年有较大提升。

  除了中产及高净值人群,去年以来也有不少90后新生代将目光投入香港保险。有意愿购买香港保险的95后深圳居民黄小姐表示,她一方面看重高收益率,另一方面想监督自己强制储蓄,顺便进行些外汇储备。

  通过与多位从业人员交流,记者了解到,内地投保群体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有保险意识、理财意识的年轻人。此外,记者还注意到,香港保险从业人员的拓客渠道越发多元,除了与储备客户保持紧密联系促进签单,他们还通过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各种内地常用的新媒体渠道进行香港保险业务或相关知识的传播,以拓展客源。

  据悉,2023年内地访客保费规模的增长主要由上半年拉动,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则出现回落。张云正此前曾表示,2023年内地访客保费规模激增,是过去几年积压的市场需求释放。若将这一数字按4年分摊,每年约150亿港元新造保费,并非井喷式增长。

  那么,展望2024年,破除低基数和需求释放影响,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热度是否还会延续?张云正认为,从过往数据分析,今年内地访客来港买保险意愿仍大,预计2024年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会达到400亿港元至500亿港元。

  北京博圣律师事务所律师白小勇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指出,预计2024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将会继续保持热度。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香港保险市场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较为灵活的投资方式,因此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趋势将会持续。

  也有专家预计,2024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趋势可能会保持稳定,但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本报记者表示,随着内地保险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内地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可能会减少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需求。

  王鹏建议,香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来持续扩大增量市场,例如推出更多符合内地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理赔服务等。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香港保险公司还可以考虑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购买港险需关注哪些风险?

  2016年,原中国保监会曾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从法律、外汇、收益、退保、具体条款等五方面做出提示。

伊达尔戈原计划6月在塞纳河游泳,但由于大雨和水质的问题,不得不数次推迟行动。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承诺会在塞纳河里游泳,但目前仍未兑现。

  记者在探访调查中发现,香港保险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保障权益、分红收益等方面,不少香港保险机构声称长期回报率可超过7%,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分红类保险通常按照最优估计投资收益率演示,而如此高的预期收益实际很难达到。

  香港保险代理人Polly告诉本报记者,根据香港法例中对保险公司的相关规定,无论是否是香港本地人士,成年人作为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都需本人到香港进行“面对面”签单,否则为非法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采访中,杨泽云也向本报记者指出:“香港保险需要出境到香港投保,出现理赔纠纷,需要遵循香港法律。根据现行的规定,投保香港保险,需要在香港当地的场所投保。因此,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至少需要往返交通费用,而这些费用可能超过所节省的保险费。当然,如果正好安排去香港旅游,则可忽视此项费用。此外,我国内地法律不保护境外保单的权益。因此,香港保单发生纠纷需要到香港当地进行维权,而香港的法律诉讼费用高于内地。”

  杨泽云介绍称:“香港保险的告知要求高于内地。香港的保险市场较为成熟和发达,香港居民的保险知识也较为丰富。保险经营所遵循的最大诚信原则中的告知要求,我国内地是询问回答告知,而香港则是无限告知,即不仅局限于投保单所询问的问题,其他任何影响保险人是否承保或者是否增加费率的‘重要事实’均需如实告知。而一旦违反如实告知义务,则可能导致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金给付责任。”

  此外,杨泽云还提到资金进出境问题。他表示,目前,我国内地对于外汇管制较为严格。去香港购买香港保险,需要购汇出境,未来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还涉及外汇换人民币入境。在当前我国外汇管制较严格的环境下,需要注意资金进出的合规性,避免出现风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外汇汇率风险。

  白小勇向本报记者指出,内地消费者在购买香港保单时应注意法律风险,遵守香港的法律和规定。此外,还需关注汇率风险及健康申报差异。“购买香港保单时需要考虑到汇率波动对保单价值的影响;而如果购买的是健康保险,需要考虑到香港和内地的医疗体系和费用等方面的差异。”

  郑磊认为,在购买保险前,消费者应充分了解产品细节、比较多家保险公司的报价和条款,确保购买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保险产品。

  “香港保险也是保险,而非投资,”杨泽云提示称股票怎样开通杠杆,“所以,买香港保险的最终仍然得是防范风险、应对风险,而非以获得较高收益为目的。”



Powered by 线上股票配资门户_国创证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