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配资 清朝皇帝过年才能吃到一种美味,为何囚徒却能天天吃
金猪拱门,紫燕迎春,猪年春节即将到来。在我国众多的传统民间节日中,论及隆重程度,春节稳居无可争议的魁首地位。俗话说十里不同风,以中国疆域之大,南北东西幅员万里,各地的春节民俗都各具特色,差异很大。但无论哪里的人过春节,都会有一个共同之处,美食都会在其中扮演主角。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清朝皇帝过年时才能吃到的一道美食。
这道美食的发源地在如今的东北,明清之际称为辽东。辽东属于远离中原腹地的偏远地带,加之冬季漫长气候严寒,在古代一直属于苦寒之地,人口密度和开发程度远不如现在。明清之交,清朝的祖先建州女真在辽东崛起,从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造反开始,到1644年清军入关,辽东经历了长达将近三十年的战争。持续数十年的战乱,对辽东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加之清朝定鼎中原后,绝大部分人口集体迁居中原,辽东更是成为人烟稀少、满目荆榛的原始世界。
此前的3月3日,高盛发布报告称,注重估值和股东回报提升的公司治理改革,将有利于吸引外资,维持对中国A股的高配评级。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也表示,全球资金正在重返中国股市。
从近期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看,社保基金、养老金、QFII、公募等长线资金主要青睐三个方向,分别是人工智能概念、医药及竞争优势明显的传统龙头股。
清朝虽然凭借强大的武力成为天下之主,但广大明朝士人的心目中,儒家正统思想依旧根深蒂固,清朝在他们眼中属于典型的“夷狄之国”,根本没有资格统治天下。在这种思想驱使下,清朝初年的反清复明运动此起彼伏,波澜激荡。
这种情况让清朝皇帝十分恼怒,但和平时期不可能再像当年一样挥舞屠刀肆意杀戮,于是一种独特的刑罚在清初流行一时:流放辽东宁古塔。宁古塔,位于如今的黑龙江海林市、宁安市一带,当时属于“极北苦寒”之地,史料记载“宁古寒苦天下所无”,“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被清朝皇帝视为流放重犯的理想地点。
从清朝初年开始,成千上万的反清复明士人,和其他各种原因获罪的囚徒都被流放到这里,经受炼狱一般的折磨。宁古塔远离中原3000多里,清朝也不可能从关内运送粮食供养这些囚徒,因此囚徒们必须自力更生,或者开垦荒地、或者打猎捕鱼,聊以糊口,在严酷的环境中艰难求生。
然而上天仿佛怜悯这些受苦深重的人们,赐给了他们一道独特的美食,来抚慰他们伤痕累累的人生。流放宁古塔的囚徒中,不乏学富五车的大文人,这道美食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在他们很多人笔记中都有记载。如《宁古塔山水记》、《宁古塔记略》、《绝域纪略》都提到,在宁古塔城外的江河中,出产一种当地特有的水生动物,“身如虾,两螯如蟹”,“上半身似蟹,下截似虾,长可二三寸”,并且“鲜美可食”。囚徒们经常到河边捕捉这种动物充饥,盛产的时节还能“捣之成膏”,宁古塔气候寒凉可以长久保存,天天都能吃。
这种外形奇特的小动物,是东北特有的一种水产,俗名蝲蛄,学名东北鳌虾,与现今火爆一时的小龙虾看着很像,但两者生物学分类却天差地远,“门、纲、目、科、属、种”六体系中,它们只有一个共同点,仅仅同属节肢动物门,再往下就迥然有别,小龙虾属于甲壳纲,蝲蛄属于软甲纲。作为一种美食而言,蝲蛄的美味比之小龙虾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清初的宁古塔一带,由于地广人稀,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蝲蛄的数量颇为繁盛,是当时有名的美食,特别是用蝲蛄“捣之成膏”,更是鲜美无比,是宁古塔地方官进贡朝廷的必备之品。每逢过年,清朝皇帝祭祀太庙和日常享用,“必用此物”,每年都会“届期驰驿而进御”。但由于蝲蛄离水即死,加之路途遥远旷日持久,当时又没有低温保鲜设备,因此只能在每年冬天过年时向皇宫进献一次做好的蝲蛄酱,皇帝一年也只能吃到这一次。如今蝲蛄在东北已经难得一见,野生蝲蛄早已难觅踪迹。
参考史料:《宁古塔山水记》、《宁古塔记略》、《绝域纪略》个人配资
囚徒宁古塔清朝中原辽东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